前两周IB成绩出炉,除了被香港32位状元的消息刷屏外,不少父母也发现了今年分数又有膨胀的苗头。
“满分45分,去年40分还能算优势,今年42分都排不进年级前列。”
留学申请季的压力从未如此具象化。
当IB、AP等国际课程分数水涨船高,课外活动卷到非洲支教,就连语言考试都能成为压垮许多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“托福三战不过百”、“雅思卡在小分”的求助帖在社交平台上比比皆是,字里行间透着焦虑和无力。留个学,怎么就把孩子们难成这样呢?
从小到大,青岛姑娘Bena的履历看起来都很顺利:小学读华德福学校,6年级转入IB体系国际学校,7年级赴美留学。
但当申请季来临时,她的留学之路差点断送在语言考试上。
“托福考了4次,每次成绩都不理想。”Bena回忆道。
她不擅长托福的阅读和听力,也不愿意机械刷题背单词。花大价钱报了强化班,结果学完考得更差了。
当升学指导老师第四次看到Bena的托福成绩单时,眼神里透出的无奈,至今让她难忘。
“老师差点放弃我了。”
转机来得猝不及防。
抱着「死马当活马医」的态度,升学指导给Bena推荐去考一考多邻国英语测试(DET),当时学校里还没有人报考过。但听说出分很快,本着试一试的初衷,Bena立马报了名。
考试前,Bena在家清空了房间的书本杂物,用笔记本电脑登录DET考试系统。“身上还穿着睡衣,调试好摄像头,在官网刷了一套题就直接开考。”
相比托福考场的紧张氛围,熟悉的宿舍环境让她异常放松。
一周后,150分的成绩让所有人都傻眼了。
这个分数超过了耶鲁大学的最低录取要求(120分),相当于托福117分或雅思8分的水平。更让Bena惊喜的是,曾经让她痛苦不堪的英语考试,这次只用了1小时就轻松完成。
今年秋天,Bena将带着这份成绩单走进斯沃斯莫尔学院(Swarthmore College),这所文理学院在全美排名第三。
Bena的故事给出了一个新启发:当你在一件事上持续受苦,可能不是你的问题。找到适合自己的体系,比死磕更重要。
现在的留学申请,尤其是美本申请,像在玩地狱级难度的俄罗斯方块。
IB/A-level课程要保持高分,竞赛要拿奖,社团要当创始人,还要挤出时间准备语言考试……不少孩子们都会在多线程的备战中,被挤到崩溃边缘,手忙脚乱更是常态。
这么多要卷的项目,语言考试应该只是通关路上的小case吧?实际上,被传统语言考试击穿防线的,大有人在。
有父母凌晨三点为娃蹲守官网抢考位的,还有为了刷高分,去偏远地区跨省赶考的娃。
但即便如此,出分仍是一门捉摸不透的玄学。从写作到口语,考官仿佛在掷骰子。
在豆瓣艰苦留学小组里,有一个高楼高赞贴,记录了不少留学娃的惨痛经历。有刷了多次的考生表示,在考口语时遇到不同国家/肤色的考官,那成绩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留个学,为什么要没苦硬吃呢?这也是很多人转考多邻国英语测试(DET)的原因。
2024年被纽约大学录取的L同学直言,“传统考试周期长到变态,从备考到出分动辄三个月。而DET两天就出分,考完立刻知道该加强哪里。”
DET的差异化优势恰好解决了这些痛点: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·70美元(约500元人民币)的费用仅是传统语言考试的三分之一;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·在家考试,还免除奔波之苦;48小时出分,避免焦虑等待;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·考题采用自适应模式,难度随答题水平动态调整;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0, 0, 0);font-size:14px;line-height:20px">ntent="t">·连口语都是自适应AI考官,即便是内向型大i人也不再惧怕,对着考官不会再紧张地磕磕巴巴了。
“考试变难反而让我兴奋。”通过DET135分拿下伯克利offer的田同学分享道。
“系统越出难题,说明你水平越高。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我越考越来劲,不像之前的考试,感觉自己永远在做绝望的重复。”
一大波考生正在发现,留学路上的苦终于有了“可以不吃”的其他选择。
用科技拆掉路障
为什么是DET?
可以说,这个考试「基因里」自带的那股自我革新的劲儿,很难不让考生们一考即爱上。
创始人路易斯·冯·安(Luis von Ahn)秉持为更多人提供平等与优质教育机会的愿景创立了多邻国。多邻国app最受人欢迎的一点是,它让很多喜爱语言学习的人,降低了学习门槛,好像学语言不用再攀爬陡峭的学习曲线。
而在疫情期间走红的DET,则降低了考生参加标化英语考试拿到认可成绩的门槛。
这背后是从考生体验出发的设计初衷。
DET的每一次升级可以说是直指痛点。比如之前被诟病最多的就是「认证难,迟迟收不到成绩」。由于全程是AI技术监考,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需要「合规」,但也偶尔会出现误判的情况。
去年10月,DET上线了一个很有意思的「双机位模式」功能,正是直指这一痛点。有考生告诉我们,双机位模式上线后,她和身边参考的朋友很顺利拿到了成绩,并没有遇到审核不通过的情况。
根据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,双机位模式推行后,90%的考生在两次正式考试内就可以顺利获得认证成绩。
今年7月的「互动口语」和「互动听力」升级则是进一步优化了考生体验。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63, 63, 63);font-size:15px;letter-spacing:1px;outline:0px">·DET自身过往考查口语的题型,考生通常是对预设的指定问题来作答;
ntent="t" style="color:rgb(63, 63, 63);font-size:15px;letter-spacing:1px;outline:0px">·而其他传统语言考试的口语考试,遇到不同口音、不同肤色的考官,都会对成绩有着莫大的影响……
在7月的改版中,DET新增的 Interactive Speaking (互动口语) 题型,模仿真实的面试场景,由亲切生动的多邻国动画角色与考生「面对面交流」,考查听说能力。
这一改版,更能符合考生未来进入海外大学学习后的实际需求。
除此之外,DET官网提供免费无限次模考,考生可以通过模考熟悉考试流程、题型,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,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。
更大的变革发生在院校认可这一战场。
截至2025年6月,全球“5900+所院校”接受DET成绩,较疫情期增长近三倍。U.S. News榜单列出的美国TOP100大学中,有95%向DET敞开大门,包括常春藤盟校全部8所。

英国G5名校中,帝国理工学院、伦敦大学学院率先更新招生简章。
当越来越多的名校认可DET后,这项考试的学术信誉已然确立。
ntent="t" placeholder="虚线框内容,作为摘要或段落内容。">DET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填问卷拿现金奖励的福利。
ntent="t" placeholder="虚线框内容,作为摘要或段落内容。">完成下方问卷调研后,可领取80元人民币购物卡。
ntent="t" placeholder="虚线框内容,作为摘要或段落内容。">
ntent="t" placeholder="虚线框内容,作为摘要或段落内容。">问卷链接: